本科招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本科招生 >> 正文

我院2020年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27日 22:44

一、特色办学:卓越工程师班

1.培养目标及申请方式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战略和信息通信行业发展需求,以创新驱动、内涵发展理念为引领,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践技能,兼具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在通信电子、信息网络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网络运营、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申请方式:在大一学期末(专业分流),由学生自愿申请,专业结合个人成绩专业排名进行录取,招生名额为35人。

2.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3+1”校企联合培养。

即在校内3年培养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开展为期1年的专业综合实践与和校外实习实践,具体分为校企联合理论教学、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实践、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环节。

专业方向:分为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通信技术。

(1)无线通信方向:紧密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以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理论、软件无线电、移动通信为核心专业课群,重点开展无线数据传输理论与方法、无线数据收发系统设计与开发、无线通信网络构建与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训练。

(2)物联网通信方向:紧密结合物联网行业发展需求,以网络与交换、信息感知与测量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基础、Android系统软件设计为核心专业课群,重点开展物联网信息传感与异构通信理论、物联网信息传输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架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训练。

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杨风暴教授作“大学生科学思维与综合素质培养”专题报告


王黎明教授“我的大学生活”主题讲座

4.精彩社团活动

专业注重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于2014年成立了16877太阳集团无线电协会,面向全校无线电爱好者服务。近6年来,协会依托专业办学优势,与山西省无线电协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次联合开展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无线通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无线电波”的魅力,了解天线设计与制作、无线测向与定位等相关专业理论与社会应用,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了专业知识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形式。

社团承办中国业余无线电节

  孙运强教授指导社团创新活动

5.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近三年来,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共获得国家奖学金6项,省级、校级大创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智能互联、“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等全国、省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级奖项120余项。


学生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奖

6.升学毕业生介绍

2019届毕业生岳佳保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担任研究生院学生会副主席;2019届毕业生毛思聪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2019届毕业生张雪玲保送至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7.对外交流项目及其他资源

专业与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兵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学生工程养提实践能力培供了可靠保障。

华迪实训基地联合培养

国家信息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合影留念

二、大类招生专业介绍

(一)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点学科(2018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下设的专业大类,拥有专职教师150余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11人。本大类下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和人工智能五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山西省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西省特色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16877太阳集团特色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首批35所高校“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之一。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1.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专业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排名)全国第19名。随着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因其宽广、活力和创新性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伴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公认为“新工科热门专业”之一。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进行宽口径培养,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理论,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基本方法与实验技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智能电子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在信息处理技术、智能硬件系统设计、软件应用交互以及物联网需求背景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

1.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大类招生,按照“1+3”大类模式进行培养,授予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大类分流后,将按照独立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本专业主要以智能电子系统设计和信息处理与重建为特色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以及智能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信息处理、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信息处理系统与智能电子系统应用、开发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等电子信息行业,从事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智能互联、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

1.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地提升本专业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研讲座。白俄国立信息与无线电大学厘米与毫米波电子系统预先研究中心的亚历山大博士做题为“The System of Ope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 Area”的学术报告。亚历山大博士首先用孔子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开场,接着详细阐述了目前环境监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监测系统分类、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模型等,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研发的环境监测系统,系统具有小尺寸、长寿命、分辨率高的特点。

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大学厘米与毫米波电子系统预先研究中心的亚历山大博士做题为“The System of Ope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Local Area”的学术报告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李茂贞教授做客专业华彩讲坛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李茂贞教授做客专业华彩讲坛,李茂贞教授以计算机领域著名的图灵测试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介绍了目前机器学习中的3类学习算法—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和增强学习,并跟同学们分享了其课题组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片标记、人脸识别、步态识别,针对大型网络的集群计算、基于表达式编程的CNN网络超参数设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1.4.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学生科技作品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现场

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作品

1.5.对外交流项目及其他资源

本专业注重对外交流工作,通过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等形式与国内相关高校,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很好地提升了专业影响力。本专业建立了电子技术理论、微控制器与传感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智能硬件开发与应用等核心课程以及相应的支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拥有多物理场信息探测实验室、智能硬件开发与设计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信号仿真与分析实验室、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室、信息处理及器件实验室,拥有较好的智能硬件开发与设计、多物理场信息探测等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依托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成像与影像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支撑专业学生在信息感知、信息融合、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电子信息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专业咨询教师:韩建宁

联系方式:hanjn46@nuc.edu.cn

2.通信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山西省特色专业)

2.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良好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素质,系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践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通信电子、信息网络等领域从事各类电子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网络运营、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了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无线通信、物联网通信等领域中所涉及的信息智能感知、信息编码与传输技术为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培养环节采用“1+1.5+1.5”人才培养方案(1年大类通识+1.5年专业基础+1.5年专业方向提升),强调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个性化人才培养。

2.3.精彩讲座

杨风暴教授 “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能力”博导论坛

2.4.精彩社团活动

专业注重学生课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于2014年成立了16877太阳集团无线电协会,面向全校无线电爱好者服务。近6年来,协会依托专业办学优势,与山西省无线电协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次联合开展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无线通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无线电波”的魅力,了解天线设计与制作、无线测向与定位等相关专业理论与社会应用,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了专业知识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形式。

                          

无线电测向协会

中北应急通信队

2.5.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近三年来,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共获得国家奖学金6项,省级、校级大创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在“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智能互联、“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业余无线电应急通信演练赛等全国、省级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级奖项120余项。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获奖证书

2.6.就业毕业生介绍

2019届毕业生贾志林和江苏阳同学作为通信学子在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职。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光通信领域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之一,是中国最早从事光通信传输设备、光纤光缆科研、生产的企业,掌握了一大批光传输设备和光纤光缆的核心技术,无论科研基础和实力,还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效益在国内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的地位,是国家科技部首批命名的16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是国内光通信领域中的龙头企业。

2.7.升学毕业生介绍

2019届毕业生李璇保送至山东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19届毕业生杨成新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8.对外交流项目及其他资源

专业拥有教学实验室3个,学科基础实验平台5个,创新平台6个,仪器设备2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420余万元。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专业咨询教师:王晨光

联系方式: wangchenguang@nuc.edu.cn


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西省特色专业)

含光电技术与光通信、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两个方向

3.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具有“太行精神”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掌握必备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并能融合对社会、法律、安全、文化、环境等非技术因素的考虑,能够在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及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系统开发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3.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本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学科、光学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中心、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成像与影像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及科研平台支撑,以及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基础类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光学工程学科及专业实验平台的教学支撑。经过近20年的专业建设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逐渐凝练成了“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和光电信息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光信息采集-转换-传输-处理为主,以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见长”的专业特色,并于2011年获批山西省特色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3.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柯熙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系统学科负责人,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电子学报》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200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柯熙政教授为本专业学生做学术讲座:无线激光通信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宝升

《科技革命二百年 人类社会四巨变》专题讲座

3.4.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并获得大奖50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部级41项,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华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和山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

华北地区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总决赛

3.5.升学毕业生介绍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考研率逐年提升,2018届毕业生考研达线率为43.36%,录取率为36.37%(不含保研学生)。深造院校基本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主。如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

3.6.优秀在校生

任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获2017-2018年度国家奖学金,第一、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两篇;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三项,项目单位依次为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大三被评为16877太阳集团“十大青年人物”,在校期间获得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国家三等奖。2018年5月获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019年5月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专业咨询教师:张志伟

联系方式: zhangzwei@nuc.edu.cn

4.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16877太阳集团特色专业)

4.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侦察与打击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信息与通信等ICT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本专业注重学生理论基础、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尤其是在电子对抗、网络对抗等方面的研究富有特色和创新性,专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具有一定优势和知名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本专业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3所、41所等研究结构开展联合培养计划,包括科研实验班、企业实践等。主要课程包括:微机原理与微控制器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网络与通信、射频电路基础、随机信号分析、微波技术与天线、雷达原理、信息对抗原理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通信、雷达、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部队、政府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试验测试、使用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4.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中国工程院张锡祥院士与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生做太赫兹穿墙雷达、雷达成像方面的学术交流


太原理工大学张雪英教授学术交流



4.4.精彩社团活动

                           

信息对抗协会学生在进行微波参数测试实验

4.5.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生竞赛获奖证书

4.6.就业毕业生介绍

2013届优秀毕业生,现任中邮通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山西项目主管

4.7.升学毕业生介绍

2018届毕业生张钰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8.杰出校友

孙立,2009届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生,现为上海影创科技集团创始人兼董事,2010年创建游戏公司上海创动,担任CEO,后将公司以1.5亿出售;2014年创立影创科技,投入全息眼镜开发,获融资数亿元,将影创科技集团打造成独角兽级别的科技公司。2017年成功量产出国内第一款全息MR眼镜,并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自视察访问。

专业咨询教师:姚金杰

联系方式:yyyjinjie@163.com

5.人工智能专业

(教育部批准建设的首批35所高校“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之一)

5.1.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是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新工科专业,遵循“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依托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特色以及“电子信息类”优势专业基础,面向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未来领域,培养具有信息、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实践方法,能够从事智能信息系统和计算智能领域的研究、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

5.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该班面向电子信息类学生,按照“1+3”大类模式进行培养,授予人工智能专业学位(2019年教育部批准建设的首批35所高校之一)。大类分流后,将按照独立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专业主要以智能信息系统和计算智能为方向,学习电子、传感器、信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智能信息系统软硬件设计、计算智能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人工智能科学和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5.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2019年5月,专业与南京天数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人工智能-Python集训营”,从企业视角,以实用为出发点采取理论讲解、课堂实践、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学生的Python应用实践的能力。

与南京天数智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人工智能-Python集训营”


2019年12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李茂贞教授为专业师生做了题为《解释深度神经网络》的学术讲座。

5.4.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2019年,葛利华老师带领专业学生颜正强、陈胜瑞、敖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暨(第四届)智能互联创新大赛总决赛”,所做项目“3D打印自动换线接线器”,荣获二等奖。


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获奖证书

2019年,陈平教授指导的专业刘桢、田昊等同学参加第五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品《慧影医疗——云端辅助诊断全息显示系统》,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

5.5.对外交流项目及其他资源

专业入选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单位,建设经验被《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学院(专业)建设基本概况汇编》(2020)收录,同时荣获2020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专业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专业拥有智能信息感知实验室、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图形图像处理平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平台,支撑专业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

智能信息感知实验室

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专业依托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成像与影像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支撑专业学生在信息感知、信息融合、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同时,专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研究所合作,并联合同济大学、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微电子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中心(山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可为专业提供工业4.0智能制造“产学研”平台支撑,进行全方位人才培养。

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根据“新工科”和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已与Xilinx公司、天数智芯、山西益智讯等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同时,为了更好促进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主动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与百度公司签订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2019年3月“人工智能”专业教师赴百度科学技术研究院调研

专业咨询教师:陈平

联系方式:chenping@nuc.edu.cn


三、本科专业介绍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生物医学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融合交叉的新兴专业,助力于医学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发展前景良好。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博士授予点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学科拥有“生物医学成像与影像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专业师资团队由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化率75%,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海外研究经历,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等。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与美国肯塔基大学、东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大医院等大学或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健康医疗、医工结合的社会发展需求,1.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2.系统掌握医学电子、医学信息处理、医学成像有关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研究方法,3.具备医疗仪器研发、医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及医学成像处理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技能,4.能够在医学电子、医学信息、医学影像等领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类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方案(专业方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及科学研究能力。课程设置丰富全面,包含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和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等专业教育课程。大学期间,学生可以参加数学建模、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学生就业口径宽,可以面向医学影像技术、医疗仪器设备、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以及其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高校/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维护、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本专业具备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学与生物医学交叉性专业,接受知识丰富全面,研究方向众多,可选择就业范围广;在国外的高校设置广泛,学生申请发达国家的博士/硕士项目具有优势。

3.精彩讲座和学术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许廷发教授学术讲座

北京理工大学许廷发教授的精彩讲座使同学们开拓视野,深入理解理、工、医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在各个领域的作用,深刻体会终身学习、开拓进取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聂飞平教授“基于结构化图学习的高效聚类方法”学术报告

2018年4月10日,西北工业大学“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飞平教授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报告厅做了“基于结构化图学习的高效聚类方法”的学术报告,并了解学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情况。聂飞平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中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并将所设计的方法成功应用于图像分割与标注、多媒体信息理解与检索、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中。本次交流老师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对本科生专业学习有很大启发和激励,会后聂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和交流。

4.精彩社团活动

美国肯塔基大学引进人才尚禹教授“学科交叉融汇于创新性研究”学术讲座

本专业美国肯塔基大学引进人才尚禹教授为学生做报告。尚禹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做科研的同时,积极投入本科生教学和各项科研创新的实践活动中,践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让本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知识,并结合科研使本科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5.精彩竞赛和学生奖项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兴晋挑战杯”大赛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最近两年,科技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二等项1项和三等奖2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和华北赛区一等奖2项,山西省“兴晋挑战杯”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1项,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等;成绩在全校居于前列。同学们在参加科技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实践技能并收获了喜悦,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证书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获奖

6.就业毕业生介绍

毕业生就业去向多为医院影像科、医疗器械企业、教育机构、军队、援藏等,从事相关技术、管理等工作。

7.升学毕业生介绍

近年来,升学毕业生中,有保送至复旦大学(2020届)、清华大学(2020届)、东南大学(2014、2015、2016、2018届)、电子科技大学(2017、2019届)等;有考取东南大学(2014届)、东北大学(2016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届)、电子科技大学(2019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届)等重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有的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英国伦敦大学(2019届)等。

8.杰出校友

2017届毕业生赵岩,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西藏,扎根边疆。2018年度被评为市级先进驻村工作队员;2019年度被评为县级优秀公务员,并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典型事迹;驻村期间,心系牧民,公平公正处理一切事物,备受民众的爱戴。

杰出校友赵岩获奖证书

杰出校友赵岩

9.对外交流项目及其他资源

国外学者来访交流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生近年来的国际交流逐渐增多,先后邀请美国肯塔基大学、奥克兰大学、英国布鲁奈尔大学、雷丁大学、提赛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教授和雅诗兰黛等全球性企业研究员访问交流,并有多名同学参加了学院主办的暑期国际课程班,由国外教授全英文授课。同学们在国际交流和专家讲座中拓展了国际视野,增强了英文交流能力,也为部分有出国留学计划的同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专业咨询教师:王艳红 张权

联系方式:wanyanhong@nuc.edu.cn


四、升学与就业情况

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秉承着“修德立信、笃行通达”的院训,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全国性大赛中勇创佳绩。近三年学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80余项、省级奖励300余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2.19%,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领域内的骨干力量和高级管理人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升学率达34.70%,其中,近七成的同学进入985、211高校及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被录取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有部分同学选择去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留学深造。


16877太阳集团


一、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学院可在信息探测与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成像、通信系统与信息融合、无损检测与装备健康监测、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5个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7年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所属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进入B类。学院下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光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等六个教学科研管理部门。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信息对抗技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教育部批准首批35所高校本科新专业之一)、生物医学工程6个本科专业。

16877太阳集团院楼

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学生创新实验室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150余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57人,有兼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山西省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西省师德楷模4人,省级“333”人才5人、省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西省“三晋英才”13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省“1331”重点创新团队1个。在校生人数3600余人,其中本科生3139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60人。学院全面推行导师制,努力实现全员育人,为新生配备了新生成长导师、为毕业生配备了就业导师、为学生党员配备了党员导师,并在毕业生中遴选优秀校友,聘为我院校友导师,旨在给予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业等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党员导师聘任大会

新生成长导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专家风采展示:

张锡祥院士,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学科和信息对抗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产业部第二十九研究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所长顾问。我国雷达有源干扰领域的带头人。曾获得1985年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990年一等奖、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两项。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两部。1978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1980年获"成都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获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获全国电子工业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党员;1993年被收入《四川英模录》;1998年被编入《中华劳模大典》。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863十五周年纪念”个人“突出贡献”奖。

韩焱,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拔尖创新人才、333人才奖获得者,山西省省委联系专家,16877太阳集团山西省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兵器测试技术专家组成员、工信部测试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无损检测射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组织完成1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防科工委重点基础等项目,研究经费2500多万元。

潘晋孝,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节能减排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总装基础科研2项,参与国家973前期专项、科学仪器基础专项、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15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三、科研实力

学院拥有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成像与影像大数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山西省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还拥有山西省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山西省电子信息研究生培养基地、山西省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1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省部级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80余项。在国家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

学院自主研发设备: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涂层厚度非接触测量技术

学院自主研发设备:激光测速系统


四、国际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波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本科生可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与联合培养,优秀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还将获得公派出国留学资格。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每年都邀请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高校的著名学者担任我院客座教授,定期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学院还开设本科生暑期国际课程班,聘请国外教授“原汁原味”地进行授课,充分发挥海外引进人才的优势,将国外教授的授课方式引入学院,使学生在我院就能体验到国外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国际化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交流分享会

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大学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美国特拉华大学Gonzalo R. Arce教授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五、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351-3557336

  • 网站:www.pyhengshun.com
  • 版权所有:16877太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gou百科
  •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67号
  • 晋公网安备 14010002001550号
Baidu
sogou